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新聞時事] WikiLeaks 不只是 WikiLeaks

WikiLeaksWikiLeaks 這幾年常常出現在政治與資安的新聞版面上,原因無它,因為 WikiLeaks 的宗旨就是揭露從各處收集而來的機密資料。在這些眾多的祕密裡,其中許多自然跟全世界最神祕的組織之一 (也就是美國政府,其他政府也都很神祕,只不過美國政府的干涉範圍實在太廣了) 有關。像是一些美軍的機密資訊以及美國在海外進行的機密外交,每次公布都引起不少的震撼。經過這些年的吞忍,美國政府終於再也按奈不住而決定展開反擊,針對相關的人、事、物加以嚴格處置。原先只是美國政府自己的行動,後來因為一些與 WikiLeaks 相關的商業組織也連帶”背叛”,所以導致 WikiLeaks 支持者的不滿,進而展開反擊。其中幾個原本提供 WikiLeaks 募款來源管道的網站 (包含 Mastercard、VISA、PayPal 等),都因為遭受 DDoS 攻擊而影響到網站的運作。其中唯一的倖存者,大概就是提供 WikiLeaks 網站服務的 Amazon 了。Amazon 受助於本身所建置的雲端架構,所以讓資源有限的 WikiLeaks 支持者知難而退,如此一來 Amazon 不但順利全身而退,甚至為其雲端平台 - EC2 找到了一個很有力的賣點。

整起事件雖然還沒有落幕,但是至今已經佔據了許多的新聞版面,只不過很多僅著重在陳述事件的經過。其中我覺得比較有思考空間的觀點有兩個,一個是有關於網路是否會衍生出自己的恐怖主義,例如在這個事件中 WikiLeaks 支持者所扮演的角色。以往所謂的網路恐怖主義,僅是原本的恐怖份子將攻擊行為轉換到網路上,但是這個事件卻衍生出了新的恐怖主義集團,而且是一個沒有國界區分的集團。當然,以恐怖主義集團來描述 WikiLeaks 的支持者或許過於嚴厲,但是難保未來的發展不會演變至此,也或者未來其他事件的發生終將導致恐怖主義的誕生。

另外一個觀點則是討論到原應屬於公眾的網際網路卻已經被少數幾個商業組織所把持,其中包含幾個網路網路運作的基本元素,如網域名稱、線路等,都早已經私人化,而不再屬於公眾的資產。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只能任由這些企業 (與政府) 所擺佈,而無法自由地使用網際網路的資源。而這更有可能成為網際網路 (概念) 本身最脆弱的一環,一旦這些元素失去應有的定位與作用,整個網際網路的開放特性將蕩然無存。

老實說,WikiLeaks 本來就充滿爭議性,其所衍生的議題都相當嚴肅,更直接挑戰許多舊有的體制。安全與自由之間,本就是兩難的抉擇,更何況還有不同角色間的衝突與矛盾。對此,我只能說雙方應該合作以找到一個平衡點,只是當一方是屬於”高高在上”的政府時,另外一方會有公平談判的機會嗎?

附註:由於 WikiLeaks 的內容實在太令人難以抗拒,再加上網站已經被關閉,所以出現了許多宣稱擁有 WikiLeaks 內容的複製網站,其中當然也包含了駭客所假冒的。所謂好奇心殺死一隻貓,在決定是否要窺視這些外洩的祕密前,請記得先好好地三思。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